requestId:68a6012c52b6d3.54253271.
本報記者 謝開飛
前不久,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劍秋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他也成為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教師。
“獎項是對過去的肯定,未來在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我包養網單次要做的還有很多。”得知獲獎消息,劉劍秋顯得十分平靜。
20年來,包養網比較他四處奔波,深入海島,展開濕地調研,不斷呼吁搶救性保護閩江河口濕地資源,推動建立了福州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他和團隊以及眾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曾被污染破壞、一度十分“冷清”的福州閩江口濕地,逐漸“熱鬧”起來,吸引全球瀕危鳥類在此棲息。
“半路出家”轉戰濕地生態學
說起自己的研究領域,劉劍秋笑稱,自己算是“半路出家”,“在并非本行的領域一待就是20年”。包養網
上世紀80年代初,劉劍秋從福建師范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被安排從事植物學教學包養網VIP、研究工作。本以為“自己會一輩子跟植物打交道”,但一次外出考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作為福建省最大的河口濕地,福州閩江口濕地也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途中重要落腳地之一。由包養網VIP于水短期包養質優良、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包養網,在上世紀80包養網心得年代初,福州閩江河口濕地芳草萋萋、魚翔淺底。因為環境宜人,這里也成了鳥兒們的天堂,每年冬季都會吸引數十萬只候鳥在此棲息、覓食。
“但到本世紀初,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來此包養甜心網棲息的鳥類數量不斷減少。”回憶2001年冬考察時見到的場景,劉劍秋感嘆道,彼時在福州閩江河口濕地包養網單次,他包養俱樂部和同事在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受到圍墾、防洪堤建設等人為活動以及自然因包養網素變化的影響,濕地面積不斷萎縮,導致眾多水生生物包養網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數以萬計的候鳥也失去了棲息和覓食地。
“濕地一旦遭到破壞,首先危及的是濕地生物多樣性。整個閩江河口區域,生存著100多種鳥類,一旦沒有了濕地環境,它們就不得不遷居別處。”劉劍秋說。
劉劍秋回憶道,他的童年時代是在福建省南平市的一個農村里度過的,高中畢業后作為知識青年,又到農村進行勞動鍛煉。“當時的農村雖然貧困,但滿目蒼翠、溪水清澈,優美的生態環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說。
為了恢復“鳥兒天堂”的生態環境,2001年劉劍秋從“老本行”植物學轉行到“自己不擅包養網長”包養網的濕地生態學。
2006年,劉劍秋主編出版包養網比較了學術專著《閩江河口濕地研究》;歷時10年,他于2010年包養網主編出版了120萬字的學術專著長期包養《福建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這些專著,為之后開展的福建省濕地資源調查以及相關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制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學依據。
目前,福建省一些被破壞的天然濕地已得到較好修復,濕地相關包養網站法規和部門規章逐步得到完善,天然濕地的保護工作已步入健康、可包養站長持續的發展包養條件軌道。甜心寶貝包養網
野外考察時險些葬身海底
搞濕地研究,就必須要進行外出考察。包養于是,一年中有一多半的時間,劉劍秋都是在野外度過的。去野外考察,就免不了風餐露宿,但辛苦是其次,這項工作還隱藏著危險包養網。
令劉劍秋印象最深的一次野外考察,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當甜心寶貝包養網時包養價格ptt,他在前往福州閩江口一個海島考察生物多樣性資源時,由于所乘的交通船觸礁進水,危急包養甜心網時刻,他和同船水手用麻袋堵住缺口。所幸,后來遇到一艘漁船包養留言板前來救援,當船上的人員都轉移到漁船后,交通船也逐漸沉沒在茫茫海上。
“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后怕,但那次的遇險,并沒影響我后來到各個海島和江心島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劉劍秋認為,野外科研工作雖然艱苦,但也很有樂趣,可以欣賞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雖然我在原來的專長方面,少了一些研究成果,但20年來也為福建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獻出了自己的綿薄之力。如今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劉劍秋笑著對記者說。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