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71400e3e26b4.79800088.
圖為江蘇省響水縣南河鎮的一處西蘭花育苗基地。
在當前中國經濟提質換擋的背景下,農業如何升級、農村如何興旺、農民如何增收,是檢驗各地能否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包養網社會各項目標的重要“試金石”。日前,記者在位于江蘇省東北部的響水縣采訪時發現,當地近年來主動包養順應農產品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在結合自身要素稟賦的包養網基礎上,積極培育西蘭花、淺水藕、生態大米、優質大蔥等諸多高附加值農產品。目前,這些產品不包養包養僅遠銷海內包養網外,而且還促進了響水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增收。
定位瞄上“蔬菜皇冠”
當記者來到江蘇鹽城源怡種苗有限公司位于響水縣南河鎮的育苗基地時,一珠珠青綠色的西蘭花幼苗整齊地排列在育苗盤上。在這包養個現代化的大棚內,西蘭花幼苗不僅可以享受到自己喜歡的陽光、溫度、濕度和養分,而且享受到當地各項好政策的呵護。
據介紹,由于富含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和胡蘿卜素,西蘭花被譽為“蔬菜皇冠”。位于蘇北地區的響水縣,在土壤、空氣、日照、水質和機械化作業基礎條件等方面,都是中國最適合種植西蘭花的地區之一。響水的這一獨特優勢也吸引了浙江商會的關注。浙江商會邀請日本專家對響水西蘭花種植條件進行研究,并提出在響水建設西蘭花種植基地。這一設想,與響水發展高附加值特色農業的訴求一拍即合,很快獲得了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今,響水的西蘭花產業已經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院所指導、農民受益”的良性循環。例如,當地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李章科,回鄉后承包土地種植西蘭花,2016年實現了包養200多萬元的收入。如今,像李章科這樣小有名氣的種植大戶越來越多,當地農民參與西蘭花種植的熱情也不斷增高。目前,僅響水縣南河鎮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就有2832戶農戶從事新型特色農業。
“在富民的實踐中,必須要因地制宜地找準產品定位,結合本地區自身獨特的要素稟賦來培育特色產業,進而在市場競包養網爭中形成鮮明的比較優勢。在響水,我們一邊有著最適宜西蘭花生長的自然環境與良好生態,另一邊則面對著西蘭花本身的高附加值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這些,是我們將包養西蘭花作為本地特色農業‘招牌菜’的重要原因。”江包養蘇省響水縣縣委書記崔愛國對本報記者說。
特色產品挖潛升級
目前,響水西蘭花不僅大量供應國內各地市場,而且還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產品叫“響”海內包養網外。不久前,當地育種企業還與美國博德克公司簽訂西蘭花保底價銷售合同,同時建設專供美國和以色列的高品質蔬菜生產基地。
與西蘭花不同,響水在種植淺水藕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自身也有著“中國淺水藕之鄉”的美譽。在這里,如何對既有特色產品進行挖潛升級,亦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道必答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響水縣韓家蕩的萬畝荷花園內,大片的荷葉迎著溫和的夏風,不時向人們“招手”。在荷塘中間,工匠們正在對剛剛修建好的木制觀光棧道進行加固美化。可以看出,未來這一大片荷塘將不止產出大量的優質淺水藕,各地喜愛荷花的游客也將獲得很多絕好的拍照角度。
“除了淺水藕本身的直接銷售與韓家蕩荷花園的旅游開發之外,我們還專門建立了食品加工廠,生產藕粉、藕汁、藕片、荷葉茶等多種加工食品以銷往海內外。比如,現在飲料消費日益多元化,我們為此積極開發藕汁飲品。前期主要通過與大型飲料企業合作促進產品覆蓋范圍的擴大,未來肯定會積包養網極做強自己的藕汁品牌。”江蘇天荷源食品飲料有限包養網公司董事長單體球對記者說。
“在淺水藕包養網上,我們正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來全方位提升供給層次。”崔愛國表示,目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不同區域之間農業競爭力的格局將重新調整,因此包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未來,只有牢牢抓住這包養一機遇,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才能進一步帶動工業、服務業加快發展,促進本地區農民致富增收。
“包養網五大理念”創新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過去一些地方農業發展過程中之所以出現“增產不增收、增量不增效”的現象,癥結就在于要素配置不合理,發展思路不先進。
崔愛國表示,從響水的實踐可以看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包養五大發展理念對當地特色農業的發展有著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具體來看,響水以特色農業拓寬富民之路的經驗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一是找準產品包養網定位,充分用好當地要素稟賦;二是保護生態資源,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是加大科技支撐,讓新技術、新人才、新品種服務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四是堅持開放發展,積極主動對接國際大市場的消費商機;五是創造共富氛圍,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帶動更多群眾參與特色農業之中。
例如,在創包養新發展方面,響包養網水縣的大蔥產業嘗到了技術創新帶來的“甜頭”。“過去,大蔥包養網機械化育苗所用的苗盤大多為日本進口,每個成本高達50多元。經過國內企業與農業科技人員的不斷研發,如今我們可以批量生產具有數十項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的國產新型苗盤。這些苗包養盤不僅更適合包養響水當地的機械化種植條件,而且每包養網個成本也降到了包養11元。”運河鎮黨委書記許道春告訴記者,大蔥育苗、種植、冷藏、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布局,讓當地每年畝均純收入由1000多元增長至4000元左右,并創造了數百個包養就業崗位。
堅持綠色發展,積極對外開放,培育優勢產業,共同增收致富……如今,響水已經建成了江蘇省規模最大的西蘭花、大蔥、淺水藕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2016年,響水新增特色高效農業6萬多畝,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不斷上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299元,同比增長9.3%。“響水的實踐充分證明,只要堅持包養網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農民致富就包養網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崔愛國說。
TC:
發佈留言